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九游(中国)师生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观看盛会,共同见证这一庄严肃穆且令人心潮澎湃的时刻。阅兵场上,各方阵队伍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坚定豪迈的步伐、气势磅礴的空中梯队、引人瞩目的新式装备、雄浑激昂的国歌声和军乐声让人振奋激昂,九游(中国)干部师生员工深受触动、心潮澎湃,纷纷结合自身实际畅谈感悟、交流体会,掀起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营造了团结激昂奋进的浓厚氛围。



校党委书记 解伟: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盛大阅兵,激励着广大师生接续奋斗,更要将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校发展到今天,凝聚着一代代河工人的智慧和汗水。当前,面对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更高要求,全校上下要以此次观看阅兵为契机,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学校立德树人和办学治校全过程。要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把爱国情怀、责任担当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要锤炼“攻坚克难、奋力赶超”的担当,全校教职员工要以开拓创新的思路、“钉钉子”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推动各项工作高标准落实;要凝聚“上下一心、协同发力”的合力,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在工作中主动对接、相互补位,让每一份力量都能汇聚成推动学校发展的磅礴动能。努力为国家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校长 李利英: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盛大的阅兵,是对历史的庄重纪念,更是对未来的激昂宣誓。为我们深刻理解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提供了根本遵循,它既是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精神密码,更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宝贵财富。作为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母校,河南工程学院坚持扎根中原大地,始终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把历史叙事转化为思政育人的生动教材,让师生在沉浸式学习中厚植家国情怀;依托校内青年杨靖宇纪念馆和校外实践基地,常态化开展研学活动,引导师生从历史中汲取攻坚克难的勇气;将抗战精神中蕴含的奋斗意志与学校学科建设相结合,在工业软件等特色领域强化科研攻关,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实际行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我们坚信,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校园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更能激励全体教职员工在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勇毅前行,为服务河南经济发展、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坚实力量。
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黄玉:观看盛大阅兵,倍感振奋、深受教育。三军列阵、铁甲生辉的壮观场面,不仅彰显了强国强军的伟大成就,更展现了我们党带领人民走向复兴的坚定决心。作为高校组工干部,我们更要深刻领悟这场阅兵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组织工作的强大动力,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党委宣传部部长 常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及阅兵式,彰显了伟大抗战精神的磅礴力量,彰显了伟大的祖国从苦难走向辉煌,从沉沦迈向复兴的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以伟大抗战精神为动力,激励师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勇担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人事处处长 魏涛:9月3日上午,学校组织集中收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心中涌起无尽的激动和感慨。当钢铁洪流披着晨曦驶过长安街,当铿锵足音叩响民族复兴的节拍,这场阅兵不仅是国力的彰显,更是一曲用忠魂谱写的壮歌。凝视着严整的受阅方阵,平型关大捷的枪声犹在耳畔回响,历史印记历历在目——正是无数英烈用生命铺就了今日的民族复兴、祖国强盛、人民幸福。当受阅官兵的方阵踏出时代强音,作为新时代的高校人事人才工作者,我看到的不仅是国防力量的展示,更是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徒步方队分毫不差的协同,恰如人事人才工作更需要将国家需求、学校发展与教师个人成长精准对位,在人事档案的方寸之间,在师资建设的蓝图之上,我们同样需要阅兵式的精准与担当,每一份人才引进协议都是集结号,每一次制度改革都要敢于亮剑,这份震撼终将沉淀为行动。在人才强国的新征程上,每个人事人才工作者既要为青年教师铺就成长跑道,也要为高层次人才架设桥梁,让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成为人才强国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铆钉,让高校真正成为民族复兴的人才摇篮。
教务处处长 李红艳:抗战胜利80周年,既是回望历史的时刻,更是汲取力量的征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深感振奋与责任在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80年前,先辈们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如今,我们身处新时代,更应传承这一精神,将其融入立德树人和教学管理全过程。我们将以更加务实细致的作风,优化教学服务,提升育人质量,凝聚师生力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新征程上坚定前行。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张帆:在观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典礼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道出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心声,发出了奋进中国的时代强音。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我同全院师生们一同受到了一场生动深刻的爱国主义的专题教育。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我们一定要牢记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要求和期望,下步工作中,我作为二级学院党委负责人,将继续在校党委领导下,带领全院教职工积极做好人才培育各项工作,把抗日战争胜利体现出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素材,进一步涵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着力提升青年学生的责任担当、品德修为,坚定为共和国更美好明天奋斗的信念,不断加强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努力培养又红又专、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管理工程学院院长 黄德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举世瞩目,管理工程学院师生代表在学院会议室集中收看。当《义勇军进行曲》再次响彻天安门广场,当人民子弟兵和先进装备列队接受检阅,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口号声响彻云霄,我们不禁心潮澎湃。80多年前的那场胜利,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转折,更点燃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永恒火炬,照亮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勿忘历史,更要以史为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以党的先进理论为指导,赓续抗战精神,传递奋斗星火。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不论时事如何变换,都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教书育人,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更多民族和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力行书院党总支书记 李鑫:怀揣着激动的心情,观看完仪式,久久不能平静。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催人振奋,阅兵场上斗志昂扬的方队以及世界一流的军事装备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向世界证明中国是不可战胜的。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名党员,此刻深深体会到了党的伟大。我会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全力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校”,铭记历史,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争做新时代好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姜国峰:伴随着天安门广场上铿锵有力的正步声,眼前浮现出中华民族特别是近代以来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今日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未来无限的光明景象,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隆重而威严的阅兵仪式,不是凸显战争的武器实力,而是守护和平的坚强盾牌,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作为国际社会少数将“和平发展”写入宪法的国家,体现了我们对国家主权的理性认知,对捍卫和平的能力担当,对人类共同价值的热切倡议,为世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为以和平方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将阅兵的重要背景、意义以及所彰显的世界价值及时传递给学生,转化为青年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王晶: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全程认真观看了此次阅兵仪式,心潮澎湃。此次阅兵不仅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刻传承,更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更启示我们:只有民族独立、人民团结,才有国家的尊严与复兴的希望。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我深知肩上责任重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引导青年学生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在厚植家国情怀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申逸群: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我观九三阅兵,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这场阅兵不仅是国威军威的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知必须将九三阅兵的重大意义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伟大贡献;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本保证;要激发青年学子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的自觉行动。我们将把阅兵激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融入课堂教学,通过主题研讨、案例教学等方式,让青年人读懂阅兵背后的历史深度、时代高度和价值厚度。引导他们坚定“四个自信”、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计算机学院 分团委书记宋柯颖: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天安门上空铁翼列阵,铁甲奔流,礼炮声与《义勇军进行曲》交织成震撼人心的交响。习近平总书记铿锵宣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让我这名高校思政工作者热血沸腾,更觉肩头责任千钧:要把阅兵激发的爱国情转化为青年学子的强国志,引导他们练就过硬本领,在数字中国、网络强国的新战场上接续奋斗,让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山河无恙,在新时代青年手中绽放更夺目的光彩。
知行一站式学生社区辅导员 黄自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全面展现了新中国的伟大成就,也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精神。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们要高举党的伟大旗帜,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打磨实践技能,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严谨的态度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要将爱国主义、抗战精神等宝贵的精神财富有机融入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当中,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抱负,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靖宇国旗护卫队全体成员:今天,我们靖宇国旗护卫队全体成员,怀着无比崇敬与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当战旗车队缓缓驶过,一面印着“杨靖宇支队”的战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时,我们靖宇国旗护卫队的全体成员瞬间热泪盈眶。杨靖宇将军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以钢铁般的意志与敌人顽强抗争,用生命诠释了爱国与忠诚;而我们所在的学校,正是靖宇将军的母校,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传承英雄精神的红色阵地。从入学那天起,我们就听着杨靖宇将军的故事成长,“铭记英雄、传承精神”的信念早已融入血脉;如今成为靖宇国旗护卫队的一员,守护国旗、弘扬英雄精神更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战旗车队中的“杨靖宇支队”,是英雄精神的延续,是杨靖宇将军爱国情怀在新时代军队中的生动体现;而我们靖宇母校的国旗护卫队,正是英雄精神在校园里的传承者与践行者。我们深知,作为靖宇母校的学子,作为国旗护卫队的一员,身上不仅肩负着守护国旗的使命,更承载着传承英雄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重任。今后,我们将把阅兵式带来的震撼与感动,转化为锤炼自我的动力。在日常训练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让每一次踢正步都稳健有力,让每一次升旗都庄重肃穆,用精准的动作、饱满的热情守护好五星红旗,让国旗的光芒在校园里永远闪耀。
人文政法学院 行政管理2342 钱文俊:当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国歌响起,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我心潮澎湃。一个国家,需要一种仪式,来展示自己的庄严与神圣,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来凝聚自己战无不胜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我深知,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未来的道路还很长。作为学校“靖宇国旗护卫队”的一员,下一步我将时刻用杨靖宇这个时代偶像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将小我融入大我,争当胸怀“国之大者”“省之要者”的使命担当者。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2341班 高屹森:观看完阅兵式,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看着整齐划一的方阵,先进精良的武器装备,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作为一名软件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我深知科技对国防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那些在屏幕里出现的先进武器,背后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这让我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价值。我们敲下的每一行代码,都可能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微小力量。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以阅兵中的先进成果为目标,期望有一天,我也能够以技术为笔,在祖国未来发展的蓝图里留下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艺术设计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2343班 王荣晴:长安街上,铁甲锃亮,战车轰鸣;苍穹之下,战机如利剑划破长空,拉出绚丽的彩烟。战士们步伐铿锵,目光如炬,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千锤百炼的意志与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展现出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和高昂士气。这不仅是一场国力的展示,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凝聚。作为一名学习数字媒体艺术的大学生,从专业视角来看,阅兵的视觉呈现堪称一场宏大的艺术盛宴。整齐划一的方队、先进精良的装备,在光影的交织下,构成了一幅幅极具冲击力的画面,这让我深刻感受到数字媒体艺术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可以利用所学专业,通过精彩的视觉表达,让更多人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在未来的学习和创作中,我将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实际行动为弘扬民族精神、展现国家形象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图:各部门提供 审核:何平 编辑:马旭宇)